第50章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5 / 7)

笠”。其解释为斗笠戴在头上,用来遮挡阳光、遮蔽雨雪,斗笠有很宽的边沿,一层一层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像一座玲珑的宝塔,暗扣“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佛寺或佛塔檐角上悬有铜铃,一般称为梵铃,梵铃被风吹动会发出声音,而人们大多会在有风有雨的日子戴斗笠,斗笠虽经历风雨、被风吹动,却不会发出任何声响,暗扣“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至于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这一情节中所出灯谜的谜底,书中也未明确提及。这或许是作者有意为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解读的空间。

六、《红楼梦》第五十回梗概:

本回的题目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众人在芦雪庵赏雪联诗,抓阄分出的联诗次序中,第一段是李纨、香菱、探春、李绮、李纹、岫烟,她们的诗句并非联诗重点;第二段的湘云、宝琴、黛玉、宝玉、宝钗是重点,其中湘云表现最为突出。联诗结束后,宝玉因作诗较少被罚往栊翠庵折红梅花。随后,宝钗提议让新来的岫烟、李纹、宝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红”“梅”“花”三字做韵,宝玉也作了一首《访妙玉乞红梅》诗。之后贾母来到暖香坞,建议作些灯谜好过年时猜,为后文写灯谜埋下伏笔。

主要人物:

史湘云:在本回芦雪庵联诗中表现极为出色,与宝钗、黛玉、宝琴等人争联诗句,展现出她的才思敏捷和活泼爽朗的性格。

薛宝琴:初到贾府便展露才华,在联诗中表现亮眼,后来又应宝钗之提议作咏红梅花诗,其见多识广、才情出众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林黛玉:参与芦雪庵联诗,尽显其诗才,是联诗的重要人物之一。

贾宝玉:被罚去栊翠庵折红梅,作《访妙玉乞红梅》诗,其在本回中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也展现出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追求。

薛宝钗:提议让岫烟、李纹、宝琴作咏红梅花诗,表现出她的聪慧与才情,以及在诗社活动中的组织能力。

李纨:作为诗社的社长,组织大家联诗和猜灯谜等活动。

贾母:来到暖香坞看众人的活动,提出作灯谜的建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经典诗句:

邢岫烟《咏红梅花得“红”字》: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这几句诗写出了红梅在寒冷的天气中绽放,其艳丽的色彩和不畏严寒的精神,同时用庾岭的春色和罗浮山的梦境来烘托红梅的独特。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将红梅比作燃着红烛、添加了红妆的萼绿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过赤虹的白衣仙女,生动地描绘出红梅的姿态和神韵,最后强调红梅的颜色在冰雪中显得与众不同。

李纹《咏红梅花得“梅”字》: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此句写出了作者因红梅的艳丽而不再写白梅,红梅迎着醉眼开放,用“冻脸”来形容梅花在冰雪中的状态,“痕皆是血”更是生动地描绘出红梅的颜色如血一般鲜艳。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这几句诗富有想象力,说红梅是误吞了丹药而换了骨格,从瑶池偷下凡尘脱了旧胎,最后提醒蜂蝶不要把红梅错认作是桃杏。

薛宝琴《咏红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描绘出红梅的枝条稀疏而花朵艳丽,如同春妆的儿女般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