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4 / 7)

翦”一词常用来形容风的轻微、柔和,“舞随腰”则将风与女子的身姿联系起来,仿佛风在随着女子的腰肢舞动。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雪景的美丽,还展现出了人物在雪景中的优美姿态,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的好灯谜及解析:

1. “猴子身轻站树梢”:这是荔枝的灯谜,此灯谜构思巧妙。猴子身形轻巧,站在树梢上,将“猴子”与“树”联系起来,而“荔枝”的“荔”字可拆分为“艹”(可象形为树梢)和“立”(与“站”相对应,可理解为站立)、“支”(与“猴子”的“子”谐音),所以谜底为荔枝。这个灯谜既贴合了猴子灵活的特点,又巧妙地运用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十分有趣。

2.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谜底是砚台。“身自端方,体自坚硬”描述了砚台的外形端正、质地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则是说砚台虽然不能说话,但人们用它来研磨墨汁,书写文字,就好像它在回应人们的需求一样。这个灯谜通过对砚台特点的生动描述,让猜谜者能够根据谜面的提示联想到砚台,既具有趣味性,又准确地抓住了砚台的本质特征。

3.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此灯谜的谜底是爆竹。“能使妖魔胆尽摧”形容爆竹燃放时的巨大威力,能够震慑妖魔;“身如束帛气如雷”描绘了爆竹的外形像束起来的丝帛,燃放时声音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写出了爆竹爆炸时声音响亮,令人惊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则表示爆竹燃放后就化为灰烬。这个灯谜生动地表现了爆竹的特点和燃放过程,寓意深刻,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五、在《红楼梦》的“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情节中,出现了多个灯谜及其谜底:

1. 李纨的第一个《四书》谜:

谜面:观音未有世家传。

谜底:“虽善无征”。该谜底语出《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原意是先王的礼制虽好,但却无从证实。这里“虽善”用以扣“观音”(观音是大善士),“无征”用以扣“未有世家传”,即观音没有成家,最终没有子孙世代相传。

2. 李纨的第二个谜:

谜面:一池青草草何名?

谜底:“蒲芦也”。语出《中庸》“夫政也者,蒲芦也”。蒲芦一般认为是蒲草和芦苇,因蒲草和芦苇有水有土就可以生长,与谜面“一池青草草何名”相扣。

3. 李纹的谜:

谜面:水向石边流出冷。

谜底:“山涛”。因为“石”可扣“山”,石头来源于山;“水流”扣“涛”,水流成涛。而谜面的“冷”字可理解为水的源头多来源于冰雪融化,而能够形成“涛”声的水,自然是巨大的源头,照应山涛字“巨源”,所以答案是“山涛”。山涛是魏晋时期的文人,字巨源,性情笃好老庄,为“竹林七贤”之一。

4. 李绮的谜:

谜面:萤。

谜底:“花”。这是个拆字谜,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草腐烂变化而成的。“花”字拆开就是“艹”(即草)和“化”两字,所以“萤”的谜底是“花”字。

5. 史湘云的《点绛唇》谜:

谜面: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谜底:“耍的猴儿”。猴子多生活在山谷之中,被人捕捉后便离了山林,来到闹市(红尘)供人耍玩,这与谜面描述相符。“耍猴时会给猴子穿衣戴帽,打扮成文官武将的样子,但它仍然是只猴子,所以说‘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是指耍猴儿的猴子一般都被剁了尾巴”。

6. 宝钗的谜:书中未明确给出谜底,有诸多猜测,有人认为谜底是“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