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生日快乐(3 / 4)

留着给你交学费昂。”宋婷的就不收,因为宋婷已经大了,可以拿钱了。既然都不是自己的,那给不给在童年时期宋向文的意识里面就不那么重要了。

在爷爷家坐了一会儿,二爷爷家的两个叔叔就来家了,他们一人开着一台小汽车,拉着自己的儿子媳妇还有自己的父亲。宋向文的二奶奶在他记事儿之前就去世了,只在刘二姐的只言片语中才有一点点印象。宋向文的大叔和二叔每年回家都会带很多礼品给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一年到头回不来,也就年三十回家上坟有的时候能扎一头,大部分都是初一回来看看,也许是觉得有些亏欠,带来的礼品堆起来比宋向文还要高。自己的两个叔叔,在大叔老婆的亲弟弟开的公司里面工作,大叔是管理,二叔是货车司机,挣得都要比宋召华这样的指望着老天爷吃饭的农村人多得多,给起来压岁钱也是相当大方,给宋婷和宋向文,一人二百元,比刘二姐过年夜里给的还多,而且还不会要回去。当然,这四百元钱,还是会被刘二姐收回去,姐弟俩都不能自己拿着。刘二姐说“我们不给人家送礼,人家怎么会给你,你爸爸一年两次骑着摩托车那么远去看你二爷爷,那次带的东西少了?”

宋向文家里面的拜年小团体就齐了人,一大帮子中年的青年的童年的男人就出了门。大叔,大叔家的哥哥,叫轩轩,二叔,二叔家两个儿子,大儿子大田,小儿子小田,名字取得倒是好记,再加上宋向文和宋召华,总共七个人。大叔二叔的媳妇,和刘二姐、宋婷一起在宋召华家里看着电视聊着天等着他们中午回来,宋向文的二爷爷宋立杰在哥哥宋立典家陪着宋立典两口说话。等到拜年回来,两家人就不吃饭了,开着车再回城里。

从宋向文家出门,向南,按照距离的顺序,基本上走遍了后街的每一条胡同,后街逛完了,过马路,走一段很远的路,要向东走到东河边,沿着东河边向南走一段路,拜访一个高龄的本族老人。在从宋庄的最东边,向西走,走到约莫最西边的,一家以种子化肥售卖为生的本家里,这就是拜年的最后一家了。几十个家门,横跨了宋庄从东到西,大叔领着一大帮子人,基本上每一家都会稍微坐坐,毕竟一年到头不回家,急急忙忙走了也不好。这一坐,一上午的时间就慢慢过去了。十一点多,一帮子人吃饱喝足,才从宋庄西边回到了宋召华家。回去了就开着车走了,宋召华和刘二姐每年都留他们吃饭,每年都留不住。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十一点多,宋召华家的年就拜完了,刘二姐新年第一次的忙活就开始了。今天除了是年初一,还是儿子宋向文的生日。那年就是初一的上午,宋向文在医院里出生。从此开始,初一宋向文姥姥家的两个舅舅和大姨家就会一起来走个亲戚,也给宋向文过个生日。三个表哥家也都是相同的习俗,上午拜年,要等到他们拜完年才会启程到宋向文家。基本上人齐了,也就十二点该吃饭了。

三辆摩托车,两个舅舅一人一辆带着儿子,大姨夫一辆带着宋向文大姨和哥哥。十二点前都来到了宋向文家,三箱奶,三箱酒,一家两箱,还有刘明家刘立杰表哥给宋向文买的大礼包,是他的生日礼物。过年的时候,走亲戚是不空手的,一箱子奶一箱子酒是很标准的配置,等到初三初四初五宋向文家走亲戚的时候,也差不多是这样子再给他们送回去。当然不同亲戚的礼物要相互交换一下,总不能人家送什么就返回去什么。那样也不好看。

宋向文小时候,电脑还没普及,三个哥哥家都没有电脑,也没有智能手机。在宋向文的记忆中,这个时候的年味才是最浓的。大姨家最大的哥哥领着三个弟弟在宋向文家门口的胡同里面放炮仗,要不就教弟弟们下棋,什么斗兽棋、军旗、五子棋。可以说宋向文后来十分喜欢棋类就是在小时候被哥哥带起来的。几个孩子吃饭的时候净吃菜跟肉了,吃得快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