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人把官方论调用词和过去的热门歌曲的歌词搞混了。
于是又诞生了新歌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这就是张冠李戴的表现。
这种乌龙情况,就是清北某砖家提出来的。
放在那时候很多的类似词汇、诗句,混乱不堪的都有。
甚至堂而皇之地上了教科书,出现各种错误。
搞错了?
再来。
不对不对,我们是砖家,是不可能错的。
兄弟,你知道什么叫“曼德拉效应”吗?
这是源自于一个说法。
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死亡”。
现实是曼德拉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死去,后来还被释放,还当上南非总统。
曼德拉在2013年才逝世。
所谓的“曼德拉效应”,就是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在中国互联网平台上兴起的。
不要好奇,这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创造的。
这是中国人发明的一个定义词汇“曼德拉效益”。
定义: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事实不符。
再比如,九十年代,外星人毁灭地球事件也是一样。
据说很多人签署了最高等级的保密协议。
这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这些论调都是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提出来的。
而这个时候,就是中国很多教育词汇都在不断重新定义的过程。
砖家告诉我们,这些新奇的玩意都是“外国”专家提出来的。
但是事实上恰恰相反。
中国当时很多理论上的概念,已经开始超过美国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某些知名的教授,3天就要新鲜出栏一篇极具专业性的论文,并且能通过SCI收录。
就两字评价,“牛逼”!
直到2020年,教育部和科技部才提出来相关文件和指导意见。
拿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招硬招,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SCI至上”的枷锁才被慢慢的松动。
但是,即便是再过十年,估计高等学府的学员,还必须要以论文评分为核心。
而所谓的砖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就拿自己论调或者同时期的人的论调,去反驳现有社会论调。
比如“曼德拉效应”(就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东西)。
S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着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
但凡中国人在里头搜索的信息,可不就是英文名么?
再然后,一看某些名字。
握草!
这是外国人(其实是中国人)。
那就是砖家的外国名字。
砖家那种自己过去的论调作为武器和盾牌,就可以击败一切对手。
当然,该砖家已经是沉了真的专家了。
“曼德拉效应”也被全世界奉为经典。
至于网民的脑子?
网民(现在叫网友)还有所谓的脑子吗?
今天你信了这个观点。
哦!对的。
明天你信了另外观点。
哦!错的。
另外,你是不是所谓的网友,怎么定义的?
听专家的,就是某某网友。
反驳专家的,还是某某网友。
用网友概念击败网友,无限闭环。
回到八十年代当航空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