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样本细胞组织——已获取——数量达标
//前置条件——本体样本细胞组织——已获取——数量达标
//前置条件——组织培养液——已获取——数量未达标——等待生产
//前置条件——生物纳米虫——已获取——数量未达标——等待生产
//前置条件——生物体培养安全装置——未完好——等待生产
......
冲击坑底部,黑色流体中央,太空漂流仓的内核已经被完全分离了出来。
那是一个透明的胶囊形罐体,顶部连着一个球形装置,在上面就是地表的黑色液团了。
罐体像一个超大号保温杯,不过里面泡的不是茶,是一个半死的人。
罐中液体内部,浸泡着一个标准的地星东方人。
他大概已经死了吧,反正一动不动。
他头顶上连接的球形装置,正在尽最大努力来复活他,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步一步使这个亡者的大脑恢复思维能力。
罐体内开始分隔出了一个小的区域,黑色流沙般的纳米虫群,开始从罐体装置底座注入罐内液体中,一同注入的还有采集自星球土着铁狼身上的一小块生物组织。
//可执行程序——基因融合测试——开始执行
//可执行程序——多样本融合测试——开始执行
//可执行程序——完全体培养——前置条件未满足——等待执行......
罐体内部的生物实验活动还在进行,但外部的活动也没有停下。
此时,撞击坑底部,黑色液团已经扩大到了原先3倍大小,而且已经开始向地下渗透。
看起来像是一汪墨水在自然的向地下渗透。
但仔细看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墨水的渗透速度很快,而且方向直指底下,一点都不符合自然规律!
而那个始终处于墨水团中心的救生舱内核,包括罐体、人、以及其他装置,则被密密麻麻的纳米虫海洋包围了起来。
数十分钟以后,地上再也没了他们存在的痕迹。
只剩下银色莲花般的集能装置,继续为其他装置提供能量。
......
救生舱内核现在只剩下一具地星人类躯体,其头顶那颗球形控制中枢,已经由黑色液团中海量的纳米虫复制变成两个。
一个在地表,一个在地下,继续着它的使命。
地表上现在只剩下一小滩黑色流沙,但流沙还在不断增殖。
画面似众星捧月,月亮是作为指挥中枢的金属圆球,星星是点缀在“墨水”之间的一个个形态、功能各异的小机器人,而那永恒不变的黑暗天幕其实是海量纳米、微米级别的纳米虫构成的虫海。
地下部分也是众星捧月,不过规模庞大许多。
继续阅读
那个被巨型蚂蚁机器人带来的球形高能结晶,正处在人与球形指挥中枢之间。
金属圆球是一个智能控制中枢,也是一台小型神经网络超算,虽然只有8位字节数,但是基于神经网络结构的算量层级却足有万层。
对于某些简单运算任务来说,它的加成算力为8的2-8次幂,也就是最高大概17G每钟频单元的运算量。
看起来不多,但这个数字乘以6G每秒的基础CPU运算钟频,数量就会达到恐怖的10京每秒的运算速度,就算算力只有1/10发挥出来,也可以碾压地星市面上任何超算。
最为可怕的是,这样的超算,完整机体仅有一个篮球大小,如果刨除外设,其核心连一个网球大小都不到!
可怕的算力+海量的纳米虫+充足能量供应=超级生产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