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基两侧竖夹板,再层层填土夯打,建成下半部墙壁。 墙壁上半部用土坯砌筑,采用错缝叠砌法,缝间用黄土草泥粘合。墙壁筑成后,内外均抹草泥,再用火烧烤加固。营建过程中用人和牲畜作为牺牲祭祀。 台西先民的房屋建筑已经从“木骨泥墙”发展到“土坯混筑墙”。在几处房屋遗址墙壁上,还发现了专门留置的风窗,解决了人类从穴居到地面建筑的通风、防潮问题,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存质量。 商代人嗜酒成风。台西先民不仅铸造大量的酒器,还建造了制酒作坊。在作坊里发现了成套的酿酒用具和重达8.5公斤的酒曲。这是世界上已发现最早的酒曲实物,证明至少在3400多年前,华夏已经使用酒曲酿酒。 酒曲酿酒是华夏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创造。世界公认,用人工酵母(酒曲)酿酒,加速酿酒过程中的糖化和醇化是华夏古代对世界文明的一大杰出贡献。在当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手工业,工艺技术相当发达。 台西F14遗址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酿酒作坊遗址,在遗址内出土了46件酿酒用的陶器,在酿酒作坊遗址残翁内出土的8.5公斤酵母残骸。 经华夏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抽样鉴定,证明这是人工培植的酒曲酵母,台西酒曲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年代最久的酒曲实物。 夏先衍经过了解后才知道了,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竟然出土了如此重要的文物。这样他明白了为何这里孕育出了灵源,并且形成了一座大型的灵源之地。 冀州博物院的冀州商代展厅大多数介绍的都是台西遗迹的文物,这也就造成了,虽然这座遗址在考古挖掘完成后并没有修建就这样一直荒废着,但是因为博物院的展览又让很多人认识了这里。 所以,此地孕育出了灵源。 人乃是关乎灵源能否孕育而生的关键因素。 当一个文明失去传承,无人再记起之时,它便仅仅是一处单纯的遗址,断不会孕育出灵源。 这是历经四个月对灵源进行研究所达成的共识。各地因历史名人纪念馆而诞生的灵源便是极好的证明。 那些历史名人被记录在华夏史书之中,一直流传至现代,他们的故事也始终被传颂着。 调查完这座灵源之地后,看着天色渐黑,一行人返回了石家庄。 自从灵修计划正式向民众公布以来,博物院四周一直聚集着前来修行的民众。为了让人们能够安静地修行,博物院周围的停车位全部取消,并且划出了指定的修行位置。 博物院除了例行周一闭馆外,也已经 24 小时不间断地开放。即便如此,能够容纳的人数也是非常有限的。 没办法,石家庄属于近代建立的城市,历史遗址少,并且大多数历史遗址都在城市周边。市区内除了冀州博物院的灵源之地,剩下的都是近现代文化孕育而生的灵源。 这就使得作为冀州省省会城市的石家庄灵源十分稀缺。觉醒灵觉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段时间石家庄市政府把能够利用的灵源之地发挥到了极致。 尤其是遗址公园诞生的灵源之地,该修缮的修缮,该扩张的扩张,让这些灵源之地能够全天 24 小时接待修行的市民。 夏先衍一行人来到冀州博物院之际,便立刻感受到了人们对于修行的高涨热情。整个博物院周围人山人海。 周围的人在下班后第一时间便来到此地,查看是否有可供修行的空位。这些人整齐地排列成队,坐在博物院指定的位置上进行修行,犹如一个个整齐的方队。尽管此时正值隆冬时节,但灵源之地的结界为这些人提供了温暖的庇护,在结界范围内温暖如春日。 由于博物院展览馆对市民的游览时间和人数进行了限制,所以里面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拥挤。不少幸运预约进来的人正在借助文物补习历史知识。
第187章 冀州的商代文明(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