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黄金不如茅台(2 / 4)

没做饭,你从外面回来也没带饭盒,这会儿洗得哪门子的碗呀?

我先收进去,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洗吧。”

秦含意拿手绢擦了擦嘴,说道:“你说得对,等下午我回来的时候,你再拿出来,我洗。

行了,我现在去机床厂了。

你昨天晚上肯定没睡好,上去睡会儿吧。”

童佳点头,等秦含意走了,她给自己画了个非常明显的能看出面色苍白,不太健康的妆容,然后就克制着想蹦跶着走的心,一步一步的往银行、供销社和百货大楼走去。

溜达了两三个小时,再次回到家的童佳,已经不再觉得黄金是她心中最保值的收藏品了。

按照现在白米一毛二一斤,小麦面粉一毛六一斤,黄金一克二十块钱的价格来作为标准。

童佳努力的回忆了一下,发生泥石流之前,自己去超市里采购米面的时候,都是什么价格。

一袋2.5千克的小麦面粉是十四块九,大概一斤小麦面粉三块钱。

大米的价格差异很大,有贵的,有便宜的,她买的最多的是三十九块九五千克一袋的,那一斤大概是四块钱。

而那个时候的黄金,每克价格是在590到650之间上下浮动的,偶然也有冲上七百去的时候。

这么一想,按照大米价格来算,现在的金价其实比泥石流前的价格还要高,都超过六百五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是按照小麦面粉的价格来算,现在的金价又很合适,只有泥石流前价格的一多半。

再加上回来的路上,看报纸上说今年京城的平均年工资在528,一个月就是44块钱,能买两克多一点儿的黄金。

而泥石流前,自己所在的那个小县城的平均工资是一千八,是两克多一点儿或者三克的黄金。

算来算去,童佳怎么算,都感觉现在用钱去兑换黄金不划算了。

就在她为了自己想了很久的理财办法不实用而感到失落的时候,她在百货大楼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就是茅台酒。

她去百货大楼和糖酒站都看了,价格是一样的,都是一瓶两块九毛七,不到三块钱。

可是后来这款带着金色齿轮、麦穗和红色五星的茅台可是价值二十多万一瓶的。

算过这笔账来的童佳,看着橱窗柜台上的那一瓶瓶茅台,眼睛都亮了。

可是问过售货员后,她的心情又低落了下来。

不管是糖酒站,还是百货大楼都是不止用钱才能购买茅台的。

糖酒站的需要有白酒票,百货大楼的倒是不用票,但需要提供身份证明,也就是确认购买者是成年人身份的证明。

身份证明是不用想了,她和陶均乐、秦含意三个人中,除了秦含意成年了,她和陶均乐都没这个购买资格。

没有票的情况下,一个人最多只能买两瓶。

就算是单位开了介绍信,也就最多能买一箱。

再想多,就得走关系了。

童佳回家后,就从空间里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票,很可惜,里面只有三张白酒票。

自己现在这小豆丁的身高,就算拿着票和钱去买,人家售货员都不会卖给自己。

她只能在家里等秦含意回来再说。

等着,等着,她就睡着了。

而秦含意那边呢?

她这一下午,几乎就是在等待中度过的。

机床厂下午一上班,她就找到了李书记,开门见山的说了自己的来意。

李书记很为难,但也不能不解决。

为此,他召集了全厂的领导,专门开了个会,商量秦含意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