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打下草原百里,不如攻下宋城一座。你又不是不知道。谁瓜分走的,就让谁吐出来,否则就跟挞懒、希尹是同谋!就说是我说的!如果再不够,那就发点债券,不买的,也是同谋!
完颜亶牙花子疼:好的!侄儿尽力而为!只是这个兵能不能少一点?短时间内实在是凑不齐啊!
小四:不行!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必须保证凑齐!这个没得商量,人少了就是送菜,根本不管用!你得尽快了,我打算明年正月就用兵。
完颜亶:这么急?四叔不稍事修整一下?毕竟这次出征也辛苦大半年了!
小四:军事上的事儿,你不懂!兵贵神速!现在宋齐鲁的集团军占领时日尚短,不足一提。
但是如果给他们充足时间经营,那么我们在河北之地经营十数年的成果,说不得就得功亏一篑了!
你其他几位叔叔都走了,就剩我了。可是四叔我也老了啊!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天。
四叔就想着啊,得在临死之前多为你做点事儿,所以别怪四叔对你太苛刻,知道吗?
完颜亶:侄儿又不是不知好歹之人。怎么可能怪罪叔叔呢?(我感谢你八辈祖宗,干脆你直接当皇帝算了!有我这么憋屈的皇帝吗?)
四叔正是春秋鼎盛(你个老不死的怎么还不死),莫要说那等不吉利之话!侄儿这就前去为四叔准备。
小四:嗯!很好。去吧。那四叔我也就准备回去燕京了哈。
完颜亶:辛苦四叔,四叔一路顺风(半路栽坑)哈!
…………
南宋方面此时也是纷纷扰扰。
秦桧自从施计让赵构召回岳飞之后,仿佛那种掌握命运、操纵朝堂、挥斥方遒的感觉又找回来了。
1140年八月,号称抱上新主子大腿的秦桧,积极谏言赵构,主张议和。
赵构这回虽然有意动,但是在这个风口浪尖之时,并没有敢搭理秦桧。
一方面是因为时间尚短,他还信不过秦桧这么快就换好了主子。
另一方面是最近新一期的皇家军官学院的毕业生到位了,他现在正在忙着往军队里安插人手,没空。
赵构逐渐开始露出自己的爪牙,准备了这么多年,这一次,他终于要开始对军队下手了。
九月,赵构勒令韩世忠率兵回朝。其实就是让老韩来给他镇场子的。
这一次,趁着宋齐鲁顶在前面,赵构不仅对各军人员大调动,防区也稍微有些变化。
现在的主要攻防重心都在淮西这一块。
其中“最听话”的张俊分得最大蛋糕,手握8万大军,为淮西宣抚使。
杨沂中3万人,为淮北宣抚副使。
刘錡2万人,为淮北宣抚判官。
三支人马虽各自独立,但是在总体军事行动的进退问题上受张俊节制。
这主要是因为张俊政治素养比较高,能够及时而又深刻的领会上层的意思。
比如上次亳州主动撤退,撤台岳飞北伐之事,这些都让赵构很受用。
不仅如此,张俊在片区内还享有很大自主权,即使岳飞、韩世忠入境,也得听他的统一指挥。
但是就在淮西片区内,也不是铁板一块。
主要是刘錡这人太能“出风头”了,自己吃肉也不说分张俊和杨沂中一点汤喝,二人都对他有不小的意见。
不仅如此,1140年七月,张俊、王德从亳州撤退到寿春之时,小四前去郾城堵岳飞,岳飞的求援信没人搭理(这也是赵构默许的)。
但是,偏偏就刘錡充“头大的”,派了部将雷仲前往河南太康县牵制金军,声援岳飞。
不仅如此,岳飞在奉命撤退途中,刘錡居然还派部将韩直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