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任用刘锜。
这些人里面,也就杨沂中“下场”还好一些,没受太大牵连。
早在1132年就被赵构任命为自己的宿卫亲军首领,一直在朝堂中二十五年恩宠不减。
能在赵构手底下得“善终”的人不多,这杨沂中更是不简单,他那“见风使舵”的本领功不可没。
宋齐鲁估计因为杨沂中之所以能够得以“善终”,跟他一直表现的中规中矩也有莫大关系。
虽然开始的时候名震北方,但是因为“濠梁战败”的缘故,最终也与“建节”失之交臂。
估计也正因如此,才被赵构“放过一马”吧。
不过说到忠诚度问题,赵构不止一次当着他人的面夸赞杨沂中“忠孝勇武”。
同时在历任宿卫亲军四十余年间,过错最少。
这也是杨沂中为人处世的可取之处。
赵构是真的拿杨沂中当“亲儿子”看待了。
而且赵构特别喜欢重用“祖辈、父辈”曾经为国纾难的人。
像杨沂中是如此,悲情人物李显忠也是,刘光世也如此……
这还只是赵构军中的左膀右臂,我们再看一下赵构朝堂中的“股肱之臣”。
相比较于军中,这在朝中给赵构当宰相,更是“走马观花”的短命职业。
这里说的短命是指职业生涯短,除了赵鼎那“绝食而死”的小暴脾气,赵构倒是没杀任何一任宰相。
继续阅读
估计也不是赵构不想杀,而是杀不了。
人家文官的抱团团结度,可比这群武将高多了。
也怪不得文官瞧不起这群武将,看看他们相互之间干的这点破事儿。
除了闷头打仗的代表人物岳飞,就是怕死往后闪的代表刘光世。
还有就是互相看不对眼,就领兵开片的。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韩世忠和刘光世,还有张俊和刘锜,王彦和解潜……
还有就是互相不忿的,当属张浚和曲端。
还有争权夺利的,二吴兄弟和曲端算一出,俪琼和吕祉算一出,苗刘兵变算一出。
就这群武夫一盘子散沙,还相互勾心斗角,只要赵构授意,根本轮不到赵构亲自出手,就被文官那群老油条们分分钟都能瓦解掉。
再看赵构的宰相班底。
赵构宣布登基伊始,为了拉拢民心,所以启用了当时民间呼声比较高的坚决抗金派“主力干将”李纲为相。
结果这老哥们儿,就干了七十几天就被撸下来了。
随后黄潜善和汪伯彦上台。不过也没待满“任期”就被撸了。
紧随着1129年因为拥护“复辟”有功的吕颐浩上台,不过他也没干多久。
到了1134年间,朱胜非和范宗尹先后站台。
1134-1138年间,基本上就是赵鼎任“内相”管民政,张浚任“外相”负责调兵遣将。
当然后期秦桧上台以后,所有人都靠边站了。
直到秦桧死后下台,这才换了他的小弟万俟卨,随后就是汤思退。
就这一群“牛头马面”的,说实话,没有一个是宋齐鲁看得上眼的。
虽然让宋齐鲁上,他自己也不一定行……
所以这也就基本等同于,军政两界都没有空子给宋齐鲁钻。
而且宋齐鲁也不认为自己就是大宋朝的“救世主”。
自己在这螺狮壳里也做不得什么道场。
在这方寸之间,也做不到纵横捭阖辗转腾挪的有一番作为。
宋齐鲁还是坚信现阶段,“出钱不出力”的方针比较适合自己。
一边蛰伏,一边积攒力量,不鸣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