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胡的搞了个低调俱乐部宣扬抗战必败论,甚至有文人在文章中称日军屠杀反抗者的枪
声“很美妙”,而抗日名将張自忠也是被那些不分青红皂白就放嘴炮的学生们给逼死的。
而现在想想,这情况跟当下的应天何其相似?
要知道现在应天集团只是占有了这天下的一隅之地,你们就这样搞,是想把我们的前途彻底给毁了吗?
说实话,应天的文人其实是很有风骨的。
这个时候远不是宋朝开始的文贵武贱风气,许多文臣上了战场拔剑杀敌就跟玩儿一样,但是文武天生的利益对立性,使得双方便要处在对立的姿态中。
在场的儒士被常遇春一番话激得满脸血红,怒道“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若是家国危亡,咱何惧一死更遑论出使番邦这等小事”
朱元璋心中不悦。他心中有着伟大的理想,要立下不世之功勋,开创万代之伟业内政经营得再好,也不过是史书上又一个太平盛世,只需官员廉洁、权利集中,反手之间不会吹灰之力,何
足道哉唯有开疆拓土成就不世霸业,方能超越古之帝王,成就千古一帝之美名。
所以他忍耐着称王称帝的诱惑,花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深耕经营。
但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仅仅需要文官在内政上励精图治使得帝国繁荣兵精粮足,更要武将时刻保持着一往无前的进取之心。
没有了野心的军队,如何扫荡群伦,成就霸业。
在他看来,文武对立不是大事,文武制衡是需要的,但是文臣想要压制武将,这绝对不行
朱元璋瞄了一眼另一位好兄弟汤和。汤和收到国公的颜色,心里稍一琢磨,便开口说道“国公,朱振所占之安南国海港,可不仅仅是化外不毛之地那么简单。岘港所处之位置就在安南国都城三十里之外,于此驻扎一支强军,便可控制安南国王室,使之投鼠忌器,以后万不敢再与大宋为敌。况且此地乃是优良的海港,当地的佛教畏惧大宋天威愿意赠送一笔钱财用以修筑港口,不出意外,此地日后将会成为大宋商贾往来东西的中转站,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故此,朱振此举可说是莫大的功勋,微臣提议,上奏天下,敕封朱振从开国县候之爵位,
奉国将军之勋位,以彰其功。”
嚯!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开国县侯啊!
大宋立国未久,所有的国公皆是列土封疆的大佬,他朱振凭什么?
要知道咱们家主公,才是吴国公啊!
朱振何德何能,摇身一变就做县候?
当我们都是泥捏的吗?
这待遇差距也太大了?
到底是虐待我们,还是看不起我们?要知道我们也是为应天流过血的啊!
当即便有大臣急言申饬,纷纷反对。
汤和说完,也不管旁人说什么,眼观鼻鼻观心,放佛刚刚的话语就不是他说的,默默无语不置一词。
呵呵,国公想要褒奖朱振,你们能反对得了?
文臣群起反对,哪怕是跟刘伯温关系甚好的宋濂、叶兑等人,亦纷纷谏言此事万万不可。
武将这边则全体沉默,皆目光幽幽的看向朱元璋,等着朱元璋表态。
朱元璋的态度,将是一个风向标。
是重用文臣稳定内政,还是倾向军方开拓进取,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所谓的大宋帝国,实际上应天集团的方略,所有的政策亦会在这个方略的基础上策划、实施。
这将决定文武两方在以后的地位。
朱元璋很清楚,一个不好就会陷入张士诚那种尴尬境地。所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朱元璋举起手,制止了殿内的议论纷纭,沉声说道“既然大家都反对,那此事就作罢。朱振虽然功勋显著,但到底年青,难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