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幅好的绣品,劈丝技术就马虎不得。
说具体一点就是,在绣制金鱼和仕女等时,最细的金鱼尾巴和仕女的五官鬓发,就用丝仅1/64的线。
而仕女脸部开相时就有可能用更细的丝,比如1/128的丝。
这就就叫一毛!
简洁一点来说就是,一根绣线是由两根桑蚕丝线绞在一起的,叫做两绒,也可叫做作1/4丝。把这根桑蚕丝一分为二,可以分成两个1/8丝,也叫作一绒,也就是1/16丝。而一绒可以分成两个四丝,也就是1/32丝。继续把四丝一分为二称作两丝,也就是1/64丝。
那到这里两丝就已经是一个极其细腻的存在,但还可以继续分。
把两丝继续一分为二即是一丝,也就是1/128丝。
一丝已经是比头发丝还细的存在,飘飘然然,细腻柔软。
最后一丝还可以继续分,也叫作毛,也就是1/352毛。
这个毛是用在鱼尾巴和猫的毛发或者人物肌肤上细腻的地方。
很少有在绣品中可以见到,因为真的太难了。
还非得是精力好,天赋异禀的年轻绣娘来绣,往往绣一两副这样大型的绣品眼睛就坏了。
一毛的丝一拉就会容易勾断掉,就连手上有毛刺都会把它勾断,绣时必须保持手部光滑洁净。
劈线本身就是一门技术,若能劈出1/64丝线者,当是灵性十足、基础非常扎实的艺人。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重要的问题关键在于,在运用这细如游丝的线时,还要把对象绣密,绣美。
因而可以这样说,在苏绣中会绣1/64的刺绣功夫,那是进得了刺绣艺术殿堂的一张门票。
而孙小小为了可以得到参加校庆展览的机会,她就在参加活动的绣品上全部采用了一丝,即1/128的丝线来绣。
并且绣品内容的色彩搭配很是脉理清晰合理,色泽鲜明,光彩炫目,再加上借鉴的题材本身就艺术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富有盛名。
所以孙小小对这次参加比赛很有信心,毕竟这是硬功夫,一但绣出来那是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犹如活物。
全神贯注绣了一会,孙小小就觉着眼干涩疼,她只好放下绣花针休息一会。
起身闭嘴着眼伸展了一会手脚,然后开始收拾屋子,把那已经完成好的《何玉书像》从站架上取下来。
何玉书的人物绣是与他真人等高的刺绣品,也因绣品巨大,采用的丝线也就没有那么细,只是中规中矩的一绒,也就是1/32的丝线。
虽然丝线不是很细,但这样大的绣品,加上还是三异绣,说一句可遇不可求丝毫不过分。
所以孙小小准备装裱成地屏样式,这样方便收藏欣赏,再用上精致的装裱来匹配精美的刺品,两者相得益彰,锦上添花。
这样一来做工精巧、造型优美、风格典雅的巨大地屏绣品,真可谓是交相辉映、富贵堂皇,并且是最难得的珍贵三异绣,可以说是极为罕见,足以传世!
也不枉孙小小幸幸苦苦一年多,这也是对她一次巨大的挑战,以前她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这是她第一次绣如此大的三异绣,好在最后她成功了。
这一次刺绣的经验是宝贵的,更是突破了她许多瓶颈。
更是因为这是孙小小第一次绣这样的绣品,所以她压力巨大,让她处处小心,提高精神,力求做到最好。
促使她完成了这一幅绝美绝佳的珍贵绣品。
孙小小欣赏好一会才小心翼翼的收起来,准备明日送去装裱,然后抓紧时间给何玉书送过去。
这一幅绣品可以说是千金难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