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经筵(3 / 4)

我是正德帝 吾观复 2381 字 3个月前

不如先生们,只是有感而发矣。”

此时展书官至御案前将四书合上。仍退立于鹤下。西班展书官进至御案前。跪着展开了一部乃《尚书》。展开后便起退立于西鹤下。讲经史讲官进至讲案前立。

国子监祭酒赵永奏道:“臣国子监祭酒赵永讲‘咸有一德’。”

朱厚照此时再不明白那可真成傻子了,这是分明暗示自己要注意自己的德行啊。

《大学》讲“明德”,《尚书》讲“咸有一德”。朱厚照内心大骂道:“艹,你们是在拐弯抹角的骂我无德啊!”

但是却是压着火说道:“这个朕知道,‘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赵永道:“陛下圣明,臣讲咸有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僣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朱厚照说道:“请再讲。”

赵永道:“是。太甲即位,伊尹劝导太甲不要懈怠,始终惟一保持警惕戒慎,使自己的德行不至亏损,任用官员要品德和能力都要兼备,如此民众咸服。”

朱厚照闻言:“呵呵……”说道:“朕闻《道德经》有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一正。’尚书言德一,道德说得一,秒极。”

赵永闻言讪讪笑道:“陛下圣明。”众臣不知道皇帝为何把话题忽然扯到了道德经上,都竖起耳朵看皇帝怎么圆呢。

朱厚照接着说道:“你讲的‘咸有一德’不错,朕之所以认为‘德一’与‘得一’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因为老子言之得一是说万事万物总会有对立面。天有了对立面,更显的明亮。地有了对立面才会宁静。神有了对立面才会显的事事会成。山谷又了对立面才会充盈。万物有了对立面能够向生。有德之人有了对立面会公正。事物总会对立又统一。一者两面也。”

群臣闻言心中大为吃惊,皇帝这言论也太逆天了!这道德经还能这么解释!?

朱厚照喝了一口茶说道:“天没有了对立面,怎么显的清?同理地、神、谷、万物都是这样。高贵就是以卑贱为基。高用下来作为支撑。所以王侯称孤道寡,就是如此的道理。故而有言:‘民,水也;君,舟也。’朕为天子,代天牧民,当德一,汝等大臣处庙堂之高亦当德一,临民之官更当如此,否则朕任用的官吏要是品德和能力都不兼备,如此民众怎么会咸服?”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永连连称是,群臣闻言皆默不作声都在品味皇帝的话语。

张宗说心中道:“他什么时候这么会读书了?”

赵永退,仍立如初。展书官再至御案前跪掩书。仍退立于鹤下。

鸿胪寺官赞讲官鞠躬、拜、叩头,其后平身。各退就东西班。展书官随之。

序班二员举御案。二员举讲案。退至原所。鸿胪寺官赞:“礼毕。”

按照惯例朱厚照命赐酒饭。鸿胪寺官及各官皆跪承旨

出至丹陛上行叩头礼。接下来,知经筵事杨廷和便会率领众人到东顺门享受御赐的酒饭,能吃上皇帝御赐的饭。

这在古代是莫大的荣誉,何况这顿饭尽是“珍馐良酝”、“极尽丰盛”,而且明朝还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规定,吃不完可以带包带走。

朱厚照知道后内心极为不满,拐着弯的骂我无德,竟还有脸吃饭!还是我赐的饭!生气归生气但是朱厚照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所谓清流也不过如此。德才兼备者少,无德无才者多!”

而众官员吃饭时内心都在品味皇帝刚刚的言论,太震惊了。皇帝一场大病后莫非真有神仙保佑,否则怎么会有如此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