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下系统的应对策略,这个策略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应用中会暴露出整个系统的安全隐患。
参与人员名单更是一份精心炮制的 “作品”。名单上既有国内知名网络安全专家的名字,也有一些虚构的科研人员。对于真实专家的信息,他们只选取了部分公开资料,避免过多的细节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对于虚构人员,他们为每个人都编造了完整的背景故事,包括教育经历、工作履历、科研成果等。这些虚构人员的信息在国安局内部系统中有一定的记录,但又不会过于深入,防止被内鬼轻易识破。同时,在名单中设置了几个关键的 “诱饵” 人员,这些人员的信息看似普通,但实际上与境外势力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一旦郎旭辉深入调查,就会进一步落入他们的圈套。
钟艳则负责安排人员在局内暗中散布关于这个项目的小道消息,这就像是在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一颗颗小石子,泛起的涟漪要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她精心挑选了几个与郎旭辉关系较近,但又不参与核心机密的同事作为消息传播的起点。这些同事在不经意间的闲聊中,会透露出一些关于这个神秘项目的只言片语。比如,在食堂吃饭时,一位同事可能会抱怨:“最近局里那个新的网络安全防护项目可把大家忙坏了,听说技术难度特别高。” 或者在休息室里,另一位同事会和周围人讨论:“听说那个项目请了好多大牌专家,看来是个大工程啊。” 这些看似无心的话语,会像病毒一样在局内传播开来,逐渐传入郎旭辉的耳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为了让消息传播得更加自然,他们还设计了一些场景。比如,在一次局内组织的小型培训会上,安排一位 “消息源” 同事在休息时间与其他同事讨论项目相关话题,而郎旭辉恰好能在附近听到。这些场景的设计要考虑到各种细节,包括人员的表情、语气、谈话的时机等,都要符合真实的情境,让郎旭辉不会察觉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栾江龙则像一位高瞻远瞩的将军,统筹全局。他深知此次行动的重要性和危险性,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整个计划的成败。他密切关注着郎旭辉的一举一动,仿佛是一只盯着猎物的雄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同时,他安排了一个精英小队,这个小队就像是一把隐藏在暗处的利刃,对郎旭辉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的秘密监控。
这个精英小队由局里最优秀的特工组成,他们是经过层层筛选和严格训练的精英中的精英。这些特工擅长隐蔽行动,他们能够像影子一样融入周围的环境,不被任何人察觉。在执行任务时,他们可以巧妙地利用环境的掩护,无论是在繁华的街道、拥挤的公共场所,还是在局内复杂的环境中,都能做到悄无声息地跟踪目标。而且,他们在情报收集方面有着卓越的能力,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获取到目标最细微的行为举止和表情变化。
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他们还设置了多个观察点,这些观察点如同一张无形大网的节点,分布在局内各个关键位置,包括资料室、会议室、走廊等。每个观察点都安装了最先进的监控设备,这些设备堪称高科技的杰作。高清摄像头能够捕捉到极其细微的画面,无论是人物的表情变化、眼神的闪烁,还是文件上的微小字迹,都能清晰地呈现在监控画面中。红外传感器则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正常工作,确保没有任何死角。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监控设备,能够检测到周围环境的微小变化,如声音的波动、温度的变化等,为监控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在资料室的观察点,摄像头被巧妙地隐藏在书架之间,它们的视角覆盖了整个资料室的主要通道和存放重要文件的区域。一旦郎旭辉进入资料室查阅与虚假项目相关的资料,监控人员就能第一时间获取到他的行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