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豆皮卷肉蘸豆酱(3 / 4)

招人笑话。年前,又是亲戚间走门串户的高峰期,一年以来积累的账目,都要在年前清算明白,谁欠了谁多少钱,如果等到年后,对于欠钱的人无疑是一种折磨。而且也往往在过年之后百年的闲谈中免不了被戳脊梁骨。所以,在等待成绩的几天,宋向文几乎见过了所有的亲戚,当然大家都知道他今年是第一年上学,所以都会问一句成绩如何。从一开始的扭扭捏捏,到后来十分自信的说出“99,100。”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熟能生巧吧。

腊月二十七这天,宋向文跟着母亲刘二姐来到了刘庄自己的姥姥家,一年到头了,每一年除了来和两个弟弟把一年的账目清算掉,还要过来给自己的爹娘留下二百元的过年养老钱。虽然说两个老人现在身子骨还硬朗的很,没到挖土豆的时候还会骑着自行车来到宋庄西北边宋召华家的地里面帮他们干上几天,但是做子女的无论父母是不是需要,已经出嫁的女儿总得表表孝心。总不能让两个弟弟全权负责爹娘的养老。

进了姥姥王娥老两口所住的小绿房门,就听见王娥和刘万正在炕上说着话,寒冬腊月,农村人都闲下来的,老两口一天也没有什么可忙活的,生着路子盘腿坐在炕上,透过南面的窗子看着外面街道上的风景,一天就这么慢慢的过去。

“娘,我给恁带回来两个猪蹄,给恁割了点猪肉,你们留着年夜里包饺子吃昂。”刘二姐的声音下了王娥一跳,背对着房门的王娥嘴里“哎呦”一声,扭转身体从炕上坐起身来。“来了,不用,我跟你爹俺俩有肉吃,昨日刘明还给我了几斤肉,从家买的。文文也来了,放假了是不是。”王娥笑着下了炕,从桌子底下抽出来一个凳子,张罗着闺女外甥坐下。刘万总是不苟言笑,从年轻干活的时候就不怎么和人闲聊,在还有生产队的时候,刘万就是管着对立面的三只大黄牛,每天都住在牛棚里,自己一个人养着三个供着全队吃饭的老伙计们,也没和什么人打过什么交道。对于晚辈,也是简单的玩笑之后就一个人靠着墙坐在炕上。宋向文作为整个大家庭里面最小的孩子,每次去姥姥家里都会被刘万开句玩笑“小的,你给我带的礼物呢?你妈给我带了你的呢?”宋向文年纪最小,所以姥爷喜欢叫他“小的”。

宋向文的姥姥,带着从她那个年代所留存下来的生活习惯,吃饭喜欢用黄色的小金属盆,做的饭菜喜欢多加盐,从锅里拿出来的新做饭菜要放在锅台旁边的四方厨具橱里供几分钟,意在让老祖宗先吃。一个长方形低脚小桌子,总是靠在厨房厨具橱旁边一米多点的墙上。最近几年出现的煤气灶,放在依靠小桌子的对面,这十几年日子变得越来越好,很多时候做饭都不用再费劲烧火,尤其是在夏天,烧上火之后炕上热得让人发晕,没人能在炕上躺的住。有了这个煤气灶,刘娥也慢慢的习惯了扭一下煤气罐再打一下火之后就能做一锅热气腾腾饭菜的生活,但是从来不下厨的刘万,却总是挑剔着煤气灶烧出来的东西,少了大锅柴火烧过的味道。“你看看你这些毛病吧你,你想吃自己下去做,你不睡炕头你不知道热是吧。”每次听到刘万的嘟囔刘娥都会说回去。

这天也是如此,虽然刘二姐带着宋向文来得匆忙,基本已经到了饭点,如果再来准备什么新鲜可口的饭菜来招待自己的闺女和外甥可要花点功夫了,但刘娥还是想办法从放着刘万所有宝贝的抽屉里拿出了一根火腿。刘万睡觉的地方头顶就是一个抽屉,里面放着他两个儿子两个闺女给他买的姜糖、茶叶、老酒、水果...这些都是他这个已经退居二线的小老头的宝贝,一天抽开一两次拿点东西舒服舒服嘴,那是最好不过了。

一盘火腿,一小盆昨天的白菜粉条,几个蒸的微微发黄的馒头,四个人就围着小桌子不紧不慢的吃着。

正当王娥往宋向文面前夹火腿的时候,在外给人家装修房子的刘亮好像提前下工一样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