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香气四溢伴深秋(2 / 4)

为的秘密。

从小到大的晚饭餐桌上,宋召华谈过火车的运行原理、说过码头的风景、讲着海里面各种各样的海鲜和他们见不到的鱼类、用故事和年轻时的见闻解释着电视里面的画面。这时的爸爸,就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科学家,说起话来绘声绘色,讲述的故事动听无比。宋向文和宋婷姐弟二人,就像是听天书似的听着自己的父亲讲着他们从未见识过的东西,满脸的羡慕与骄傲。而宋召华的脸上,透露着像是少年一般风华正茂的向往,在他的回忆当中,自己年轻时候在青市港口打工的几年,就像是一场梦一般,匆匆掠过,然后用剩下一生的时间回忆、讲述、消化、释怀。

几年之后,还在胶城实验中学念高二的宋向文,就早早的定下了志向,一定要去青市本地的大学读书。原因有二:第一是离家近,宋向文虽然听过很多人对他说以后一定要出去读书,有机会就出去多看看世界。但是宋向文的心从始至终没有因为别人由衷地劝告而发生那个一丝一毫的改变。在宋向文看来,自己家所在的青市,靠海有大港口,还是鲁东省发展最好的城市,他再出去,还去哪里呢。而且离家近,到了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中秋节...这样的只放假三天的节日,省外上学的学生大多都因为路途而选择在学校过节,倒是如果宋向文能够在青市的一本学校念书,就能经常回家。第二点就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刚刚好能碰到青市大学的门槛,自己只要再努力一些,就肯定能够实现这个小小的愿望。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然了,自己的父亲母亲曾经都在青市打过工,从小到大听父母口中的形容和他们谈论起打工那段时间的经历,眼神和语气中透露着对青市的向往,也常常向两个孩子说着青市的好。小小的种子在宋向文心里面扎根,长大后,宋向文已经无比向往青市的繁华,幻想着实现父母的梦。

多年后,如愿进入青市大学读书的宋向文在春节期间,带着母亲刘二姐和父亲宋召华,乘坐上了穿海而过的地铁。来到了夫妇二人二十年前在此打工,第一次见到城市的地方。咸咸的空气、潮湿的海风、高耸入云的建筑。这片土地经过二十年的光景,早就没有了二十年前那两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回忆中的样子。等到傍晚准备搭乘回家的列车返乡时,刘二姐一个人念叨着:“不来吧,心里总有心事,来了之后,有感觉心里不得劲,哎,再也不来啦!”

......

进入宋庄小学刚刚一个月的时间,宋向文就已经带着自封的“小跟班”胡娇娇走遍了除了女厕所之外的几乎每一个角落。现在的宋向文,甚至能够知道哪个花坛有几朵花,品种倒是不认识,又没人教过。认识的两种花,一种是宋庄超市开业请人唱歌,宋向文听到的一句“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另一种就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喇叭花。

认不认识对宋向文来说,似乎不那么重要,学校的花还是挺香的。

进入了十月份,已经几乎听不到蝉鸣的声音,在教室里面上课或是午睡,除了班里面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的打闹声,几个女孩子的集体抱怨声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声响。那个喜欢从教室门前的小树上折树枝抽学生的中年语文教师,好不容易像是个文人一般,在语文课堂上,提笔写下了一句“便引诗情到碧霄”,对着台下字都认不全的一年级学生教授其中真意。许是看懂了孩子脸上浮现出来的懵圈和厌倦,一手扔掉半截粉笔,一边看向门外抱怨道:“秋天了,往后越来越冷,树上的叶子跟树枝子都该枯了,往后的树枝,打人不疼了。”

好家伙,合着还是那个跟“喝了假酒”似的老头一模一样,刚才这是在做戏呢。

北方的农村,有两个农忙的时节,七月和十月,居住在西镇的农户,都种植土豆作为自家过冬的吃食和卖钱的粮食。几乎每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