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召开村情民意研讨会 集体办公并协商解决(2 / 4)

女大学生村官 王文绪 2229 字 4个月前

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这个问题都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让人难以释怀。”

杨春丽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她认真地看向杨书记,轻声说道:“请您详细说说这个情况。”

杨书记叹了口气,眉头紧锁:“二组那20户村民所居住的街道,地形特殊,两边高耸,中间低洼,每当雨季来临,大雨倾盆而下,街道两旁的雨水便汇聚于此,无法顺畅排出,渐渐地,积水越积越多,最终形成了一条‘小河’,水深甚至达到了30多厘米;整条街道都被水淹没,人们行走变得异常艰难,尤其是那些需要上学的学生们,更是苦不堪言,不穿高筒雨鞋,几乎无法在这片‘水乡’中穿行;这样的状况,不仅影响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对孩子们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每当下雨,我都心急如焚,这个棘手的问题,真的必须尽快找到解决之道。”

杨春丽停下了手中的笔,怔怔地看着杨书记,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噢?原来情况如此严重……”

此时,唐金莲也忍不住开口,她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愧疚:“作为村干部,我们深知群众疾苦,但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每当面对群众的期盼和询问,我们都感到无地自容,脸红心跳。”

杨春丽的心情变得愈发沉重,她关切地问道:“二组街道硬化,需要多少钱?”

杨书记沉思片刻后回答道:“根据我们的初步估算,要完成这项工程,至少需要5万元的资金投入;但是,目前我们村上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实在是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杨春丽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坚定的笑容:“既然如此,那我就只能豁出去了!我会尽我所能,去找区上的领导争取一些项目资金,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尽快解决这个困扰村民多年的难题!”

唐金莲闻言,不禁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知道,有了杨春丽的这份决心和努力,二组村民的排水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杨书记神色凝重,直言不讳地继续说道:“村庄的南部,那条臭气熏天的水沟,已经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质量,它急需得到彻底的改造与整治;为了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大家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我们还需要在村里修建一座文化广场,为村民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交流学习的场所;

为了改善村内的卫生条件,需要修建一座现代化的水冲式公厕,这不仅能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还能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

在党员管理方面,我们更是不能掉以轻心,为了加强对全村党员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党员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党员个人信息化平台。这个平台将实现逐人建档立卡,记录每位党员的基本信息、学习培训情况、参与组织生活的情况等,以便我们进行动态规范化管理。这样,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还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我们杨泉村的全面发展。”

唐金莲深思熟虑后再次提出了一个关乎村中民生的重要议题:“在我们杨泉村,老年人群体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他们大多被亲切地称为‘雀巢老人’,寓意着他们如同鸟儿归巢般守候在这里,而他们的子女却迫于生计,远赴外省打工,留下老人们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不便;这些老人纷纷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希望能建设一座设施齐全、温馨舒适的敬老院,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晚年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关怀与温暖。”

面对这一提议,杨书记显得有些无奈,他轻轻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遗憾:“我原本有着这样的设想,希望通过咱们村即将引进的化工厂项目,利用项目带来的租赁土地款作为资金,为村里的老人们建造一座他们期盼已久的敬老院;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