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金蝉,那金蝉正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观音菩萨已经告知了我你的使命,法师。你的西行之路虽然充满艰难,但也是一条通往智慧与解脱的道路。我在此,是为了给你一个指引。”
玄奘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再次行礼,表示感激。老僧从怀中取出一本破旧的经卷,递给了玄奘。
“这是一本古老的经卷,记载了一些已经失传的佛法和修炼法门。它将在你的旅途中,成为你的指引和护佑。”
玄奘接过经卷,他能感受到经卷中蕴含的强大力量。他知道,这将是他在西行路上的重要法宝。
“大师,我该如何感谢您?”玄奘诚恳地问道。
老僧摇了摇头,微笑着说:“你只需记住,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不要放弃。佛法的力量,将永远与你同在。”
说完,老僧的身影渐渐变得模糊,最终化作一道金光,消散在空气中。玄奘知道,这是一位得道高僧的化身,特意来助他一臂之力。
玄奘继续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力量。他知道,有了这本经卷的指引,他的旅途将不再孤单,佛法的智慧将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玄奘带着唐王的嘱托和众人的期望,毅然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他孤身一人,行走在荒山野岭之间,心中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
然而,前路艰险,玄奘很快便陷入了困境。他来到一处虎穴附近,被一群凶猛的老虎围困。玄奘心中惊恐,但他依然保持着镇定,口诵佛经,祈求佛祖的庇佑。
就在危急时刻,太白金星现身解厄。他手持拂尘,轻轻一挥,那些老虎便纷纷逃窜。太白金星看着玄奘,微笑着说道:“高僧莫怕,你身负重任,必有神灵护佑。”说完,太白金星便消失不见。
醯鸡谓瓮大,井蛙谓天小。实则非瓮果大,天果小也,乃局于其自身之狭隘观瞻罢了。复又提及“贞观”二字,以此来铭记建会之起始。此乃女子之贞观,绝非大士之大观。就如同太宗之治绩,呈现贞观之象时,玄奘得以进取;傅奕之奏议,合乎贞观之时,萧瑀亦能进升。总之,皆为贞观之态。例如太宗赐予玄奘五彩织锦袈裟,众人皆以为这是极其华丽且备受恩宠之物。然而岂知有佛所赐予之锦襴袈裟、九环锡杖,那才是巍巍绚艳之至为宝贵之物。经菩萨一番赞美之后,太宗先前赐予之袈裟,未免显得黯然失色。又如太宗命玄奘召集诸多僧人参禅讲法,大开方便之门,此可谓之建大会。“菩萨拍着宝台,厉声高叫:‘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教法么?’”待菩萨将大乘三藏法指示出来,能使亡者升天,能让度难之人脱体,能修成无量寿身,能做到无去无来。而玄奘平素所擅长且得力参讲之教法,此时已然只能浑俗和光。为何如此呢?盖因观览至美之物后,原本之美者便失去其美;观览至大之物后,原本之大者便失去其大。
菩萨显出救苦真身,呈现庄严色相。半空中落下简帖,其中写道“西方有妙文”,“求正裹金身”。此西方之妙文,即金丹之正道。玄奘愿往西天,号称“三藏”,已然将三藏之真经包纳于一体,合三家之五行于一号。“三藏”二字,本就已是大乘之象征。那么何谓三藏呢?以经数而言:五千零四十八卷为一藏,共计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以五行而言:金水一家为一藏,木火一家为一藏,土一家为一藏。以阴阳而言:天为一藏,地为一藏,鬼为一藏。鬼,即二气之良能,盈满天地之间,皆是如此。
此时虽已得三藏之名,却尚未得三藏之实,故谓之“金蝉”。蝉者,鸣不以口,饮而不食,处卑而趋高,乃是物中最清高之品,以此来比喻清净无为、其性涵空之意。金乃百炼不磨、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