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十死无生(2 / 3)

字。

都说世间自有公道在,可为什么想要一个公道就这么难?

只因为对方有着强权撑腰,就能随意将公道踩在脚下。

这样对吗?

换作是以前,越老爷绝对不会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也就是祸及自身,才感到了深深的无奈与痛处。

“敢问大人,什么样的选择才叫正确?”

“对你有利者,当是正确之选。”

“敢问大人,此刻所做之事,与杨郎中所做之事有何区别?”

“区别就在于......”

有什么区别呢?

若说目的,同样都是为了翻案,只不过杨士钰选择了更加复杂的方式。

江景辰顿了顿,说道:“区别就在于他会躺下,而本官会站着,且一直站到最后。”

说再多都是借口罢了。

成者王,败者寇。

无需多言其他。

越老爷想了想,说道:“杨郎中保证过,只要依计而行,最后会让瞿鹏诚以过杀之罪论处,大人又当如何?”

江景辰反问道:“你想要如何?”

若只是过杀,罪不至死。

再加上瞿氏的财力,即便是判处流放,一路上也都会过得十分舒适。

杨郎中也好,江侍郎也罢,都是要利用越氏来从中取益。

那么便有了谈判的筹码。

越老爷咬牙切齿道:“杀人偿命。”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江景辰眉头一挑,淡淡道:“你能给本官些什么?”

越老爷回答道:“此前所有的人证、物证都是伪造,都是为了给瞿鹏脱罪,只此一件,就能让杨郎中丢官罢职。”

江景辰不置可否。

越老爷继续说道:“真正的人证物证都掌握在老朽手中,依着杨郎中的计划,只等重审之后,届时再去敲登闻鼓喊冤。”

“登闻鼓”三字犹如一道惊雷炸响,震得江景辰久久不能回神。

本以为去御史台或是大理寺喊冤已是极致,没曾想居然会是去敲登闻鼓。

登闻鼓的起源,可以发轫于尧舜时期的谏鼓。

尧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

谏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集意见和建议,

大周于宫外分置肺石及登闻鼓,有冤不能自伸者,立肺石之上,或挝登闻鼓。

立石者左监门卫奏闻,挝鼓者右监门卫奏闻。

左右监门卫大将军、左右金吾卫大将军是主要管理者。

《周礼》中提到:“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而掌其政。以待达穷者与遽令,闻鼓声,则速 逆御仆与御庶子。”

意思是说:有冤情未得到伸张的人所做的申诉,先由交给司职衙门处理,然后再交给尚书省主官详细审阅论断。

若是不服尚书省决断,可再经三法司陈诉,最后若仍是对三法司处理仍不服,则要上表圣上,由圣上亲断。

依律:有人挝登闻鼓,司职衙门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

简单来说,一旦敲响登闻鼓,即会惊动三省、三法司,各个衙门,直达圣听之后,案件便不可能再简单了事。

登闻鼓就立在宫外。

敲或不敲,它都在那里。

任何人都可以去敲登闻鼓,若所诉不实,则施以一百杖。

基于种种原因,执刑之人必下死手。

没有人可以活着撑过一百杖。

通常情况下,若非走投无路心怀死志之人,断然不会选择去敲登闻鼓。

江景辰收敛心神,摇了摇头,开口道:“登闻鼓已经许久不曾响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