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少喝酒多吃菜(1 / 2)

修行在大宋 沐飞尘 2154 字 2020-02-07

巴中城彻底出名了。  本来,巴中城因为地处西蜀咽喉,在兵家眼中是必争之地,不过在普通百姓眼里,那就只是个西蜀很一般甚至是偏于落后的一个小城了。  但是这段时间,巴中城出名了。  前段日子沸沸扬扬的县衙通匪传言,接着的大部队浩荡进山剿匪,舍生忘死的县尊大人差点命丧土匪之手,最后被折磨得只剩一口气回来了。当百姓们对于这件事的热衷慢慢降温到快要遗忘时,猛然间,传言再次汹涌起来。  有个京城来的一批人状告了县衙二十个官吏。  当清点完这些银子五天后,几乎大半个西蜀的百姓,都在议论巴中城。  巴中城这个地方,真真正正出名了。  只不过这名不是什么好名罢了。  “我有个亲戚住在巴中城,不知那边现在是不是乱的很,我听说前几日为了办案,年轻人们都不下地不上工了,跟着一起闹哄哄呢。”  “是啊是啊,我妹妹就嫁在那边,我还听说是县衙要求百姓跟着的,说是要还百姓一个公道,绝不因为是县衙人犯案就包庇。”  “这你都信,你也不想想咱们那大老爷,是这样的人吗?”  “咱们大老爷不是这样的人,不代表巴中城的大老爷就也不是这样。”  “这天下乌鸦一般黑,还用得着想吗?你也太蠢了吧。不对,不应该说你蠢,应该说你狗屁不懂,什么都不懂。”  “就你懂?成天听风就是雨,你叔叔伯伯都是县衙里的,我看你没少拿他们好处,还在这胡说八道诋毁他们。”  类似这样的对话,在西蜀很多地方进行着。  西蜀人喜欢享受,这是自古以来的习惯,或者说是习俗。吃喝玩乐,才是西蜀人世代相传的,不管怎么光阴流转时代巨变,都深深烙印在他们骨子里的东西。  吃饱喝足了,西蜀人就喜欢聊天。  西蜀方言有个特点,那就是叠词很多,虫虫儿,洞洞儿,龟龟儿说明  什么?说明他们爱聊啊。吃饱喝足不聊天干什么?三杯酒下肚,几块肉下肚,那就是敞开心扉的大聊特聊。  所以传言这种东西,在蜀地传的很快。  再加上这几十年来,大宋各地通商比之百年前的九国争霸时,不知道便利了多少倍。虽然还是重重关隘,层层检查,但只是手续而已,盘剥什么的也有,但少很多。大宋有一整套专门的规则,让整个大宋形成一股,压榨商人太多,导致商人无利可图,比之规规矩矩的对待商人,所能得到的并不会增多,反而所获更少。  换言之,也就是不管从上到下,官吏们只要盘剥过分,商人不做生意了,那他们一点好处都没。而且他们还要承担被商人们去京城专门受理这种官司的地方告状的风险。  所以官吏们不管是从自己还是从商人的角度来考虑,都是按规矩来,得到的好处最多。  通商便利,而且西蜀更是高度的自主权利,通商事宜均属于西蜀王庭,更是比大宋其他地方更宽松。  所以几十年来,西蜀的商业是蒸蒸日上。  因为商人的流动,信息的传递也就非常便利和迅速了。  因为信息的传递方便了,这巴中城的传言就自然而然起来了。大宋百姓跟全天下的百姓们都一样,对这种官吏贪污的事情都特别感兴趣。一听说哪哪谁谁贪污了,都伸着脖子要看。  都说将军坟头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这话虽然不假,可这也正说明了只有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才会这样。  要是在那黑暗的岁月,谁会对梨园戏子们感兴趣?饭都吃不饱,家园都保不住,谁还会有那个闲心去看戏?  不过,在大宋几十年前刚刚兴盛起来时,倒也是有过一段时间戏子家事天下知的。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朝廷官家有意的引导加强,百姓们又有了浓厚的国家自豪感。  而在这太平盛世之下,经年累月下来,各地各级官府又开始了历史的覆辙,那就是低能、贪腐、不作为。  虽然日子仍旧过的很不错,可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不少官府欺压百姓的事了。  尤其是在大宋独一份的西蜀,这个独立王国里,就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