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同情我们?会不会离我们而去?”
“这时,愤怒作为一种防御姿态,由自己指向别人,保护了我们的脆弱和委屈,也阻止了别人进入我们的内心,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生气的缘由。”
“那些温和的人,有着一套逻辑。「我都已经这样忍让了,对方应该会适可而止」。”
“这样的逻辑,本身又包含着一个期望,「我希望别人理解我」。”
“当别人未能表达出,这种理解的时候,期望会再次受挫,如果认为是自己的忍让,换来了对方的变本加厉,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一定是我太过温和,温和到某某同学,都会欺负我”。
高珮听着心理学老师讲述分析的这些内容,觉得真的是太有道理了!
“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不合理的信念「理解自己是别人的事情」。”
“这样就把原因,归结到自己的温和,换而言之,也认定了对方的铁石心肠。不仅如此,很多时候这些人还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这套温和的行为模式是否正确。”
“采取的策略,就是经常性的表达愤怒。”
原来是这样,高珮觉得自己浑身神清气爽,焕然一新的感觉。
“周围人的避让,会让自己的地位,得到无形的提高,获得心理优势,从而补偿了自己的悲伤,避免了自己的恐惧。知觉到这一层面非常关键。”
心理学老师说到这,抬起了头,扫视了周围一圈。
“不要单纯地表达愤怒,要坚定地表达愤怒背后,隐藏着的委屈,焦虑本身,是需要一点方法和技巧的。”
高珮耸了一下眉毛。
“因为表达这些,本身就是一种,让别人了解自己底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好指着自己‘我怎样怎样’,而不要指着别人‘你怎样怎样’。”
“不要对别人做价值判断。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一个合理信念的树立,就是‘让别人理解自己,这是自己的责任’和一个合理期望的养成,‘即使我表达了自己,别人不一定会理解自己’的信念,以及时时刻刻接纳自己的准备。”
高珮听着心理学老师把曲曲折折的心理学内容,分析得如此透彻,竟也不觉得晦涩难懂了。
“那么,就到了以下最关键的地方,也就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点……”
“消解愤怒本身是在否定愤怒的价值。不要迷恋于转移注意力,换位思考等方法,不提倡万事皆忍。”
“民间心理学喜欢说,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但其实这没用,这话只是听起来漂亮。”
“通常有人会建议‘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愤怒的原因’。但愤怒往往很难控制,倒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
“如果你明白了,隐藏在愤怒背后的情感,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合理信念和合理期望的建立,更为重要。”
心理学老师真是太厉害了!能讲出这么高深莫测的心理学内容。
高珮换了个姿势,继续听讲。
“普京普特勒说过一句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心理学老师眨了眨眼睛,继续开口。
“想要知道,如何恰当的表达愤怒,先要从愤怒的作用和意义谈起。”
“就像动物,有自己的领地范围一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理边界,这个边界,在人际关系中,是不容被侵犯的。”
高珮听着听着,感觉自己走进了动物世界栏目……
“一旦别人触及了自己的边界,当事人就会体验到不舒服的感觉,如焦虑啊,恐惧和愤怒,没有安全感等,好像自己的领地被入侵了一样。”
“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