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教授的表演(1 / 3)

归来1990 七慕晟 3587 字 2021-10-12

两天后。

江奕打开了电视机,直奔央视二套。

魏教授的表演就在今晚。

“有一个地方,前年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400元/平方米,仅仅一年,就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

“也是这个地方,总人数不过160万,竟然出现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

“还是这个地方,公寓里一个120平米的房子,租金高达2800元,可是当地的人均月收入还不到220元。也就是说,住一个月的租金就是年收入。

“是的,你没有听错,这里是海南。”

央视二套刚刚开播不久,由于定位比较高、属于理性节目,所以受众面就比较有限。

这次魏学敏教授的专访,节目组拿出了血本:让新闻栏目组亲赴海南现场采访,作为魏教授专访的一个“引子”。

记者一路用隐蔽摄像机偷拍,镜头比较模糊,一个房地产老板在那里吹牛:“只要我一个电话,不出半小时,银行就会上门来给我办手续。你不信?正好我们还缺2000万,你等着啊。”

一个电话打过去。果然,时间过了二十几分钟,一个支行的主任和客户经理就来了。

一应手续俱全,回去补个章就行了。

“盖了章也不一定拿到钱吧?”

老板大手一摆:“那怎么会?刚才营业部主任已经说了,快的话一个星期,慢的话两个星期。他要是不给,别的银行抢着给呢。”

“你们这两千万要是盖楼,多长时间能卖出去?”记者继续引导他。

“还费那劲?我告诉你,一份力不要,我捂俩月,2600万绝对能够卖出去。”

画面停止,主持人出现:“我们刚刚看到一个公寓的租金就是当地人的年收入,现在我们稍微思考一下:这些房子的消费者在哪里?毕竟房子是盖给人住的,不是给人炒作的。”

镜头转到了魏学敏这里。

他这次的化妆非常到位,一个朴素、专业而深厚的教授形象跃然而出。

“来海南的人员成分非常复杂。有体制内跳出来的,有没赶上深圳开发机遇的,有的人有受过处分的,离婚的等等,到海南寻找新的开始。海南的人太多了,好多人没房子住。这是刚性需求的一面。

“但是,这些新来的人是来寻找机遇的、不是自带资金入场的,他们很难成为这些高房价的接盘者。我这里有个数据:1988年房地产每平米平均价格为1350元,1991年为1400元,1992年猛增至5000元,1993年已经达到了7500元。今年燕京的房价也就是2000元,这个是申城的房屋销售广告,市区房价980元。”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主持人看到气氛烘托出来了,很及时地来加一把柴火:“刚才我们在vcr看到的房地产老板,他们是什么角色?”

魏学敏又拿出了一张纸:“这个是hk市地价,1991年一亩地最高为98万元,到1993年已经涨到了680万元。高地价助推高房价,这就是典型的击鼓传花的游戏。”

“如果没人接盘,会是什么后果?”

“我们估计,整个海南大概有60100万亩地参与到了这场游戏中。其中牵涉的资金大概在数千亿量级,如果无人接盘,到时候这些投资会大打折扣,开发的楼房会成为烂尾楼,整个海南有可能回到1988年的原点,那时候海南的景点也可以多一个:天涯海角烂尾楼。”

魏学敏的确是拼了,央视二套也是拼了。这些耸人听闻的话被原封不动地播放了出来。

即使魏学敏的名头里面只有“经济学教授”这一个,有心人不难发现他的背景。

人民大学、央行,都是国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