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据听到刘彻这么说这才反应过来, 对啊,北境国现在已经不是那么安全了。
你把人家匈奴单于给杀了,人家的手下可不就要来报仇?
这战事一起首当其冲的就是朔方城, 哪怕乌师庐不是死于北境王之手, 那边也很危险,更不要说最大的仇人就在朔方城呆着呢, 那还不卯足了劲儿的要去搞死刘谈?
刘据当即说道“那就以封赏之名将阿弟先召回来!”
刘彻敲了敲御案,沉思半晌说道“且先不急, 张骞和苏武不是回来了吗?让张骞再出使一次匈奴吧, 此事也算是因他们两人而起, 不过苏武在匈奴十年, 就别让他冒险了。”
刘据?????
他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亲爹一时之间都不明白刘彻的脑回路是怎么个情况。
这件事情的起因难道不是乌师庐犯病吗?怎么还怪上张骞和苏武呢?这两个人也挺无辜的好吧?
而且张骞刚从匈奴回来, 转头又让人去,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匈奴再把这个人给扣住, 反正大汉会想办法把人给换回去的。
刘据想到这里便劝道“父皇,换个人吧,阿弟好不容易把博望侯给换了回来,再让人回去,阿弟要生气的。”
刘彻哼了一声“小混蛋还敢跟朕生气!”
不过刘据说得也对, 的确不能再让张骞去了。
可刘彻就是迁怒, 罪魁祸首乌师庐已经死了, 撒气都找不到地方, 至于张骞和苏武……刚刚绣衣使者已经将整件事情的文书都整理好递了上来, 他看了一眼,若不是因为这两个人, 当初刘谈是要直接将乌师庐腰斩在北境国的, 根本不会让乌师庐走出大汉的范围!
虽然同样是死在刘谈手上, 但问题是他们可以封锁消息啊,只要不让匈奴找到确凿的证据,那么他们完全可以说跟他们没有关系,匈奴想要报仇也要掂量一下。
现在可好,匈奴那边争权夺势,等新的单于上位之后,第一要做的就是将之前争权带来的血腥和矛盾转移出去。
给乌师庐报仇不就是最好的借口吗?
都怪张骞和苏武!
刘彻知道他这个迁怒毫无理由,但一想到他儿子被气到自己奔波几百里跑去捅死乌师庐,他就忍不住也生气。
更不要提在乌师庐找事的时候,他儿子还在一门心思的给他制作更加轻薄保暖的衣物,生怕他穿多了行动不便,穿少了会冻着。
这不是祸从天降嘛。
从这里他又忍不住暗骂刘旦这个小畜生没事儿闲的搞巫蛊,一点正事儿都没干。
可惜刘旦也死了,并且是全家连同妻族都没了。
刘彻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憋屈过了。
结果就在他憋屈的时候,北境国露布至京。
此时已经很多人都知道乌师庐死于北境王之手,刘据为了给他弟弟争荣誉争奖赏,直接派人模糊了重点,只说乌师庐太过自负跑去北境国挑衅北境王,被北境王摆了一道,不仅送回了张骞苏武以及一千大汉百姓,还被北境王手刃在了关市附近。
一时之间北境王在长安几乎成了智勇双全的代表,压根就没人知道刘谈去捅乌师庐是出于愤怒,也不知道北境王殿下用了多么不光彩的手段。
这大概就是语言的艺术,最主要的是对于这样的说法刘彻几乎是放任自流的。
整个长安城在得知乌师庐被北境王杀了之后,都是精神一震,自从卫霍去后,大汉已经很久没有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北境国的新捷报传来——车师国国王不敌,于五日前投降。
本来大家都在称赞北境王有勇有谋,却万万没想到刘谈这么干脆果断,搞死乌师庐之后就趁着匈奴抽不出手来的时候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