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激昂,匍匐满地,皆言宁王是菩萨转世,再造乾坤。
赵维也很激动,这样的景象若没有今日也许他两辈子都无法经历。
突然之间,很多事儿也想明白了。
他能做的事,可不仅仅是打败元朝,更不仅仅是把什么蒸汽机,什么科技带给这个时代。
比起科技的进步、王朝的命运,也许那一代一代的人,那些不是千古名流,只能被时代左右的泛泛之民,也需要他这个后来者做点什么的。
想到这里,赵维环揖四方,向着百姓们深深一拜,“维....定当竭力!”
这是对百姓大礼的最好回报,也是承诺。
但是,这百姓跪拜、宁王大揖的场面看在文人眼里,看在相公们眼里,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心境。
有的人震撼,震撼于宁王只存在于想像的教改,只是说出来便有这么大的反应。
他们还第一次看到,第一次意识到,原本普通民众也如此渴望读书。
不由反省,也许宁王的这个方略是对的?
只可惜,能有如此胸襟的读书人,只是少数。
更多的是愤恨,愈加的愤恨。
因为在他们眼里,宁王是胁迫。携百姓之势,把士大夫抵在了墙角。
是的,此幕一出,再无余地,教改势在必行。
而他们这些读书人,却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
吕洪生脸色煞白,尽管早就有预料可能会有这样的场面。但是,当身处其中,他还是气的浑身发抖。
还是那句话,他接受不了!
凭什么!?凭什么我用功二十年,终得小成,可传续吕家辉煌的时候,你宁王一句话就全都不做数了?
吕洪生不服,满心怨毒。
人群之中,与他相同心境,相同阴寒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他们大多是官宦子弟,大多和吕洪生一样,而且,大多和吕洪生有着串联。
是的,吕家公子这些日一点都没荒废,按照张简之的吩咐,笼络了不少同年旧友,如今就混杂在人潮之中。
很多人把目光投向吕洪生,他是众人的首脑,自是看他的动向。
而吕洪生,怎能让众人失望?
眯眼凝目,渐渐冷笑,心道:宁王...呵,你要煽动民意,我却不依,我这就上去问问你。
多少寒门士子心系家国,苦志读书,不做数吗!?
多少功臣之后恪守祖训,爱朝爱国,不做数吗!?
多少人,多少代,多少个日日夜夜传承而下的圣人之学,不做数吗!?
你宁王要开民智,要办学改教,那他们怎么办?不做数吗!?
这是吕洪生早在心中演练了无数遍的。
他不提什么教改好不好,甚至不反对开民智办普学,今天只拿文人被冷落,被辜负说事儿。
看上去有理有据,不无道理,其实吕洪生是准备偷换概念。
他想说的是,你办学可以,可为什么要贬黜文人?
而实际上,这两点本身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民学兴,则以科举为主的圣人之学必然受到冲击。
这是一个深层次的哲学问题,但是百姓不知道,很多人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明白。
吕洪生正是要巧妙的借用大家的思想误区,来抨击宁王。
如此一来,他不但不会得罪民情,反而能给宁王出一个不小的难题。
因为他不好解释,为什么办民学就要冷落文人,这里面的道理很多是不能拿在明面儿上去说的。
宁王不能说,那众人就要继续误会下去,他刚刚营造起来的圣人之姿就要打折扣。
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