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你给我滚!滚!滚!(2 / 3)

乱清 青玉狮子 3618 字 2020-07-15

那不是因为他答允“承继穆宗毅皇帝时代之格局”,整出来一个“三宫并尊”嘛……

哼哼,既如此,你还不承认“在你自己的眼里、心里,你自己的荣辱生死、得失利害,要比亲生儿子更加要紧”?

不承认!一会儿地下,一会儿天上,这么颠来倒去的,谁的脑子都会乱的!你,你,你给我滚!滚!滚!

慈禧狠狠的摇了摇头,努力把那个声音从自己的脑海中赶了出去。

冷静下来之后,慈禧看清了这么一个事实远离大柄十个月后,自己对于政事、权变的触觉,已不如之前那么敏锐了,不然,绝不会闹出不记得“戴孝”这种荒唐事儿来的。

她的心,莫名的跳了起来。

大政不可久假于人——这句话,是谁说的?

想到“三宫并尊”,想到不久之后,就将回到养心殿东暖阁黄幔之后的宝座上,慈禧的心,跳得更快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不要再自怨自艾了!从现在起,我要打叠起十二分的精神,再也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了!

嗯,我先想一想——还有什么事儿,是被我漏掉了的?

这一想——嘿,还真的有!

慈禧传了玉儿进来,吩咐道“开书房!”

前文交代过,关卓凡这次来天津,除了将相关脉案、奏折、会议纪要带了过来,还给慈禧带来了两套书——一套《明史》,一套《宋史》。

《明史》是请圣母皇太后了解“大礼议”,《宋史》则是请圣母皇太后了解“濮议”。

“大礼议”是怎么回事儿,关卓凡来天津之前,慈禧就已经有了大略的了解,“濮议”是怎么回事儿,可是直到现在还一头雾水。

自己有空儿“游船河”,有空儿花一个多时辰“传洋膳”,却忘了“御览”如此紧要的“背景资料”,可不是昏了头了么?

赶紧补课!

本来,以慈禧的水准,不论《明史》还是《宋史》,读起来都是很吃力的。不过,关某人很贴心,凡有关“大礼议”和“濮议”的章节、页码、段落,都已经用标签贴了出来,其中,某些过于晦涩的字眼,还在标签上予以注释。所以,慈禧既不必在两个大部头中,自己去找“大礼议”和“濮议”的相关内容,读起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烦碍。

“大礼议”的大致情形,慈禧虽说之前已经约略了解,但真正看了进去,感觉却大不一样——惊心动魄多了!

尤其是看到“太后至衣敝襦席藁为请”一句,慈禧浑身的寒栗,都起来了!

“衣敝襦席藁”是什么意思,她大致是晓得的,送书给她的那位,尤恐不足,还在标签上加了这样的注释

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自知渎犯天威,罪在不赦,席藁私室,以待斧钺之诛。”

不由自主,慈禧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一幅场景自己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在新皇帝面前,跪在一张破席子上,为身陷囹圄的桂祥、照祥两个兄弟“乞恩”,叩首伏地,声泪俱下,苦苦哀求……

我能够允许出现这样的场景吗?

慈禧粗重的吐出了一口长气那还不如杀了我!

至此,对于慈安何以坚定支持丽妞儿做嗣皇帝,算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

另外,慈禧发现了一个似乎十分巧合的事情——“大礼议”中,首倡世宗应追尊本生的张璁,是所谓的“观政进士”。

前明的“观政进士”,不就是咱们的“庶吉士”吗?首倡荣安继统承嗣的宝廷,不也是“庶吉士”吗?对,还有那个桴鼓相应的鲍湛霖,也是个“庶吉士”!

这……只是巧合呢,还是另有什么玄机?

慈禧沉吟半响,自以为大致想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庶吉士皆为新进,锐气正盛,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