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
慈安回过神来,沉吟了一下,说道“折子挺长的,我慢慢儿的看,太花时间了,你们先看,看过了,有什么,说给我听就好了。”
说着,将折子向前推了一推。
手缩回来的时候,轻轻的“咦”了一声,说道“匣子里还有一份‘夹片’。”
一边取出夹片,一边说道“你们先看折子,我看看这个‘夹片’。”
只要不是密奏,折子的内容,都是可以公开的,可是,“夹片”就不一定了——就是因为有些话,不方便写进折子里,才要另行弄一个“夹片”出来。
曹毓瑛见文祥还没反应过来,便“越次而出”,上前取了折子,回来跪好,然后将折子递给了身边的文祥。
这个场合,不能相互推让,文祥接过,赶紧看了起来。
他看折子的速度,自然十倍于母后皇太后,一会儿看过了,转身交给曹毓瑛。
曹毓瑛看过,交给许庚身,如是,一刻钟多一点的功夫,四位大军机都看过了。
达坂城大捷,叛匪失去了达坂城这个赖以阻止西征大军南下的天然屏障,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展东禄一边稍事休整,一边加速对叛匪的心理攻势。
折子里有一句看起来很“俚俗”的话,叫做“以其油炸其肉”——事实上,这确实是新疆本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分化瓦解、挑拨内斗之意。
自改“缠回”为“维吾尔”始,西征大军尚未正式入疆,就已经开始了对叛匪的心理攻势了;西征大军入疆之后,对以浩罕兵为主体的喀什噶尔叛匪,只“剿”不“抚”,照着“死无孑类”的路子打;但是,对新疆本地土著,即维吾尔人,却恩威并施,剿抚并用。
维吾尔人被俘,不但不杀,还“均给以衣粮,纵令各归原部,候官军前进,或为内应,或导引各酋自拔来归”。甚至,有的本地土著,“回归原部”之后,“未曾觉悟”,继续“抗拒天兵”,以致第二次被俘,官军还是不杀,不过,会给以严重警告“事不过三”,再被官军俘虏,就绝无侥幸可言了。
这一做法,同之前关卓凡靖陕、左宗棠平甘的残酷杀戮,是大不相同的。刚开始的时候,西征大军上下,都不是十分理解轩亲王、左爵帅的深意,但是军令如山,这些规定,轩和老湘军,都认真执行,不敢或违。
特殊的政策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西征大军尚未入疆,维吾尔人的抵抗意志,便开始动摇,妥得璘政权的人心浮动,就是很好的例子。
西征大军入疆之后,北疆的本地土著,对阿古柏、白彦虎这班外来的征服者而言,便只剩下经济上的价值了——重税盘剥,抓伕征粮;军事上,不但不是可靠的战斗力,甚至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这个情形,在乌鲁木齐战役中,表现的十分明显阿古柏、白彦虎方面,不但不敢对本地降人委以重任,还得分兵监视,大大的打乱了防御部署;战事一开,本地降人一枪不放,便一哄而散,顺带还把自家的阵脚冲得七零八落。
在不久前的达坂城战役中,本地土著,则替西征大军送来了大量的第一手情报,对官军顺利通过天山隘口和渡过围护达坂城的大草泽,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至此,西征大军上下,都对轩亲王和左爵帅的深谋远虑,佩服的五体投地。
事实上,关卓凡和左宗棠在此事上的“深谋远虑”,远不止于此,这个,暂时按下,容后再表。
被官军放归的本地土著俘虏,在官军那儿,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回来之后,又是什么样的心思,阿古柏方面,也是心知肚明的,于是,海古拉——托克逊的守将、阿古柏的次子,居然下了这样一道命令被官军放回的俘虏,凡本地土著,一律处死,以免他们“动摇军心”。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顺理成章的了逃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