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的国际石油管线也提上了日程。光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供不应求。更别提苏联其他的行业了。
经济环境的扭转终于让苏共的改革开始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对于苏联来说,能源和重工业依旧是苏联最擅长的行业。苏联人不适合生产那些直接面向消费市场的东西,比如现在风行世界那些电子产品等小玩意。但是在石油化工行业,工程机械行业,以及石油勘探设备,矿山开采设备等方面苏联依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出于对节省政府开支的需要,苏共集体决定大幅度的压缩国防开支。原本在乌克兰船厂修建的四艘新一代航空母舰被挂上了国际交易平台,印度,巴西等国对此非常感兴趣。当苏联方面提出可以通过易货贸易而非外汇来购买这四艘航空母舰的时候,就连中国和阿根廷都参与了进来。苏联的这种交易模式在世界来说都是一次创新,通过出售高附加值的工业和军工产品,换取那些低附加值的农产品、资源产品以及初级工业品。这样既可以降低交易的门槛,又可以互通有无。
于是就在1991年的年初,苏联分别和印度达成了大米和茶叶换航母,和巴西达成了咖啡和大豆换航母、和阿根廷达成了牛肉换航母,和中国达成了轻工业品换航母的新型国际军火交易。这四笔交易完成之后,苏联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把这些货物出口到了东欧和其他欧洲各国。这件事情为苏联的军火交易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一些非洲国家和拉美国家突然发现,其实苏联的武器购买门槛并不高,原先需要大量的美元才能得到的东西,现在只需要自家的矿产和农产品就可以了,这可是太省事了。
在谢廖沙的控制下,苏联自始至终没有发生债务违约的情况,而国际债权人伦敦俱乐部已经同意了苏联的大部分债券转化为投资的计划,苏联经济最大的危机终于算是熬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