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门派续二(3 / 3)

仁靖真人”之号。五祖萧居寿(本姓李)也得元世祖礼遇,至元十二年(),令建太一宫于两京,命其主持宫中祠事,兼祀六丁神,并赐太一掌教宗师印,赐号“太一演化贞常真人”。六祖萧全祐(本姓李)嗣,亦被封为“真人”。七祖萧天祐(本姓祭)于元仁宗延祐二年(),以“太崇玄体素演道真人”身份和正一派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全真道掌教孙德囗等,在大都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设经箓普天大醮。泰定元年(),七祖又于吴全节、夏文泳、刘尚平等,率法师道士数千人在大都崇真万寿宫建金箓周天大醮。太一教盛传二百年元未仍在活动。七祖之后,史料无载,流传不明。太一教重符箓斋醮,与正一道相类似;其规定道士必须出家,则又与正一道有别。该派始祖规定,凡非萧姓嗣教者,皆改萧姓。元代深受理学影响,以忠信孝慈为行身之要。

正一道亦称正一教、正一派。道教后期以龙虎宗为主干集合融汇诸符箓派而形成的符箓大派。形成时间在元成宗大德八年(0),以该年元成宗封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标志。所合道派,主要有龙虎宗、茅山宗、阁皂宗、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天心派、净明道、太一道等。该派形成于大德八年。从至元十四年()起,张陵后嗣代代被敕封为天师,受命主管江南道教。江南各派的教务大政皆须听命于天师(全真道之在南方者也不例外),或由天师请命于朝廷(如道士敕封等),使历代天师逐渐成为江南各符箓派的共主,为组成正一道准备了领袖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历代天师受到特别尊崇,其所领龙虎宗自然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特别是它的支派玄教的发展更是规模空前。这又为正一道的形成准备了组织条件。在上述基础上,各符箓派之间逐渐加强交参与融合,对天师龙虎宗的向心力不断加强。故以大德八年张与材受命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为标志,正一道形成。此后,全国道教皆分属正一,全真两大派,明清政府也只承认此两派。集合诸符箓派而成的正一派,以张陵后嗣(历代天师)为首领,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符箓斋醮、降神驱鬼为主要宗教活动。该派道士允许有家室,可以不出家,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不甚严格。原诸符箓小派合并入正一道后,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小派逐渐与他派融合而绝传,如阁皂宗、太一道等,有的小派却在承认正一大宗下,保留着原有小宗的承传。如龙虎宗、茅山宗、武当道、净明派、清微派等。它们在明至民国间各自承传不绝。只是在明叶后,因不得皇室有力的支持,大都式微。

yuvsheyiqixiu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