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霍云竟然放弃了这么一个消灭蜀国的好机会,而是转向了北方去消灭北燕,蜀国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躲过了一劫。
谁也不知道霍云当时是怎么想的,龙骧军上下几乎所有的重要将领都询问过他原因,只是他从来都不愿意说,只道“我们的功劳已经够大了,还是把让给别人吧。”
虽然当时没人能够分辨出他这是在开玩笑还是在说真的,但事实证明,只要拿下剑门关,蜀国就是不堪一击,楚国也是夏军动用了三十万大军才消灭的,可消灭蜀国,夏军却只出动了右武宁军的八万人。
有人就对他的想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单靠右武宁军的力量怎么能消灭蜀国,可霍云却坚持这已经足够了,皇帝对此也表示支持,所以还是付诸实施了。
从结果来看,一切都如霍云所说的,右武宁军灭蜀是游刃有余,从西门康发给兵部和皇帝的军报看,蜀军斗志全无、稍一接触他们就自动溃散了,蜀国百姓对夏军的到来也没有表现出多么的抗拒,可能蜀国与夏朝曾经都是属于炎朝的一部分吧,无论是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传统,蜀国都比楚国更加接近夏朝。
右武宁军并没有遇到多强烈的抵抗,而夏军水师的推进则更为顺利,他们的船上装载着粮食和衣物,每到一地,他们就会进行免费派送。而蜀地因为多年的苛政,百姓们都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早前他们就有很多人都通过陆路、水路等方式逃往夏朝,这导致蜀中人口一直在减少。
为了避免逃户,蜀国政府不惜动用了杀一儆百的方式,希望威慑到百姓,这方式虽然管用,但只会让百姓对政府更加的不满,迟早他们的不满会化作冲天的烈焰。
早在前两年,蜀国多地就发生了灾荒,很多田地都颗粒无收,加上蜀国君臣还非要将蜀国拖入与夏朝的战争之中,本可以向夏朝购买粮食也因此而中断了。
诸多的麻烦中,蜀国的苛政是最要命的,历来,苛政和灾荒碰在一起对国家来说都是很大的困难,如果能够及时调整或可以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可当此之时,蜀国君臣却只顾享乐、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这只会加重民间的积怨。
蜀国君臣不止不管百姓怨声载道,又跟南诏联合共同进兵夏朝,这就成了引发蜀国灭亡的导火索。x767ex9540x4e00x4e0bx201c皇朝风云之弘云录x722ax4e66x5c4bx201dx6700x65b0x7ae0x8282x7b2cx4e00x65f6x95f4x514dx8d39x9605x8bfbx3002